升级换代!“蛟龙”号大修后水上首秀
来源:蓝色经济 Saturday 2019-03-02 12:06:46
2月28日,“蛟龙”号载人潜水器在国家深海基地试验水池,开始大修与技术升级后的第一个测试下潜。这标志着“蛟龙”号大修与技术升级全系统勘验、维修、系统升级、总装联调等陆上工作已经全部完成,正式进入一个了新的阶段。
此次“蛟龙”号水池测试完成后,下一步还要进行系统的海试验证工作。海试完成后,“蛟龙”号将以全新的面貌,更加优异的性能投入到深海前沿科学研究、深海资源勘查、深海环境监测保护业务工作中。届时,“蛟龙”号新母船“深海一号”将建造完成投入使用,预计今年将交付给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,“潜龙”号、“海龙”号系列深海利器也将完成技术升级海试。“蛟龙”号将搭载新母船“深海一号”实现“三龙”同船作业,极大地提高深海勘查作业效率。
“蛟龙”号大修后首个测试下潜
记者来到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看到,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唐嘉陵正拿着对讲机指挥“蛟龙”号起吊入水。2月28日9时30分,人员各就各位,我国第二批潜航员刘晓辉、齐海滨和来自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航行控制专家一起进入“蛟龙”号,随后“蛟龙”号入水,压载水箱注水,相关人员在“蛟龙”号的上方增加电子称,为“蛟龙”号进行称重。随后“蛟龙”号下潜,开始自由航行,进行各项设备及螺旋桨的测试,以及压载水箱排水测试。11时30分,“蛟龙”号起吊至甲板进行维护,并继续进行相关测试。

“蛟龙”号正在准备进行测试下潜
“蛟龙”号实际下潜的过程与此次测试下潜的步骤是完全一样的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“蛟龙”号在下水的时候有一条绳子拴着,由岸上的工作人员进行牵引。这是为了防止“蛟龙”号在下水的时候打转,可以平稳的落到水面。

“蛟龙”号正在进行测试下潜
此外,“蛟龙”号入水后,唐嘉陵使用水声通讯机与舱内的潜航员保持沟通,由于普通的对讲机在水中无法使用,所以在实际下潜时,潜航员也是使用水声通讯机设备与岸上技术保障团队进行联系。
15个月完成超1200个零件勘验
“这是‘蛟龙’号研发完成后首次全面大修。‘蛟龙’号是2008年3月研发完成的,到大修前已近10年。按照‘蛟龙’号全寿命维护保养要求,须进行一次大修。”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、“蛟龙”号技术升级项目负责人丁忠军表示,“随着技术进步,‘蛟龙’号各系统,尤其信息获取和控制技术需要进行升级换代,更重要的是通过五年试验性应用,发现了一些应用能力拓展方面进行性能优化的地方,‘蛟龙’号技术升级的主要目标是提高‘蛟龙’号安全性、易维护性,提高作业效率,继续保持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。”

“蛟龙”号进行压载水箱排水测试
据丁忠军介绍,“‘蛟龙’号自2017年11月完成海上专项勘查任务后,正式启动大修和技术升级施工,到目前历时15个月,共完成了“蛟龙”号舱内舾装、生命支持系统、载人球壳、小耐压罐、观察窗、载体框架、浮力块、水密电缆、观通系统、推进器、液压系统、机械手、轻外壳等各系统超过1200个零部件的勘验,2300余次零部件的拆检与更换,完成了配电系统、抛载系统、采样系统、作业接口、导航控制和测深侧扫等几大系统的性能优化升级,在复杂环境下的取样能力,水下目标搜索能力和近底地形地貌测绘能力均到了大幅度提高。”
“蛟龙”号技术升级新增高科技
“此次技术升级提高了‘蛟龙’号的各项性能和安全性。比如‘蛟龙’号采用光纤技术,可以接入高清视频进舱,提升视频的清晰度,有利于潜航员和科学家对水下情况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。此次升级还增加了一套地理信息系统。比如在某个海区进行试验,该区域哪个地方有海山、哪个地方有海沟都可以通过该系统显示出来,有利于潜航员和科学家更好地规划到目的地的航行路径,提高工作效率。”中船重工702所研究员、“蛟龙”号技术升级课题负责人程斐告诉记者,“由于潜航员有时下潜需要十个小时,在狭小的舱内很辛苦,所以我们对‘蛟龙’号进行了舱内改造。目前,舱内改造已经完成,此次‘蛟龙’号的测试下潜,潜航员就是坐在全新的舱内进行实验的。”

“目前我们是在为深海开发做准备,比如资源环境监测等各方面。在深海领域,还有很多可探索和发展的地方,比如军民融合战略、新装备的实验测试等,空间比较大、未知领域也比较多,我们也希望能够抢占一些制高点。”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告诉记者,“将来我们会深度参与设备装备的研发工作。但我们介入研发工作的角度是从应用角度进行研发,这将促进大型装备的优化运行,从而提高作业效率。”
新母船可“三龙”系列同船作业
“‘蛟龙’号的新母船预计今年投入使用,实现全面的升级换代。作为我国第一艘专业母船,海试装备都是全新的,我们将面临更多挑战,需要进行充分的海试,因为载人下潜最重要的是安全性,所以不能马上进行业务化运行。”于洪军表示,根据计划,“深海一号”投入使用后,将进行“蛟龙”号、“潜龙”号、“海龙”号“三龙一体”同船作业,有望于2020年执行全球首次环球航行。“深海一号”将为“蛟龙”号载人潜水器深潜作业提供水下、水面支持及维护保养,以充分发挥其在深海科学考察、海底资源勘查、深海生物基因研究领域的技术优势。

“蛟龙”号新母船“深海一号”
“新母船‘深海一号’是根据‘蛟龙’号的特点专门设计,既定位为综合科考船,又服务于深潜,能提升‘蛟龙’号的有效下潜次数,提高作业效率。”于洪军告诉记者,“新母船的车间可以进行专业的维护维修,舱内有吊臂,‘蛟龙’号、‘海龙’号、‘潜龙’号都可以进车间进行维护保养。同时,新母船还配备了专业的实验室,可以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初级的专业分析,有些生物实验要求现场进行分析测试,该实验室都可以完成。”

“蛟龙”号新母船“深海一号”
“深海一号”具有全球无限航区航行能力,配备了满足科学调查及数据处理所需要的多种类型、超过3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专用6000米级无人缆控潜水器作业系统,同时在节能降噪方面进行了技术设计。该船不仅可为“蛟龙”号深潜作业提供合适的水下、水面支持,还具备数据、样品的现场处理和分析能力,同时还拥有专门的“蛟龙”号维护保养机库,配备潜水器充油、充水、充气、充电和拆检等成套维护保养设备,可以在室内完成例行维护维修工作。
原创:李倚慰 蓝色经济